好康分享

第二十三篇 如何做好扶輪友誼交換工作?

2025/08/28

好人客扶輪開講系列
永和社 程聖民PP Frank

第二十三篇   如何做好扶輪友誼交換工作?

扶輪友誼交換(Rotary Friendship Exchange, RFE)是扶輪國際服務的一個獨特且極具意義的計畫,它讓扶輪社員及其家人有機會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扶輪家庭中居住,深度體驗當地文化,建立跨越國界的友誼,並促進國際間的了解與和平。做好友誼交換工作,需要細緻的規劃、周全的安排和熱情的參與。
以下是如何做好扶輪友誼交換工作的詳細指南:
一、了解扶輪友誼交換的核心精神與目標:
1.人際交流為本: 友誼交換的核心是透過扶輪社員家庭之間的互訪,建立個人層面的深厚友誼。
2.文化沉浸: 不僅僅是觀光,更重要的是深入體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、風俗習慣和文化。
3.促進國際了解與和平: 透過親身經驗,消除文化隔閡,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尊重。
4.非營利、互惠原則: 交換雙方通常不涉及商業利益,且會依據互訪原則,提供對等的接待。
5.彈性與多樣性: 友誼交換的形式非常靈活,可以是個人、家庭或團體交換,也可以是職業性或特殊興趣的交流。
二、擔任扶輪友誼交換主委或委員會的職責:
1.宣傳與推廣:
(1).社內宣導: 定期在扶輪社例會中介紹友誼交換的精彩經驗,分享過去交換社員的故事,激發更多社員的興趣。
(2).資訊提供: 詳細說明友誼交換的申請流程、參與條件、費用預估、時間安排等,讓社員充分了解。
(3).鼓勵參與: 強調友誼交換不僅是旅遊,更是拓展國際視野、結交新朋友的絕佳機會。
2.尋找交換夥伴社(配對):
(1).表達意願: 向地區的國際服務委員會或扶輪友誼交換主委表達本社的交換意願(擔任「派遣社」或「接待社」)。
(2).利用扶輪網絡:
a.透過國際扶輪官網的友誼交換資料庫。
b.參加地區或國際扶輪會議,結識其他地區的扶輪社員,建立潛在聯繫。
c.利用扶輪社員的個人人脈,尋找對交換有興趣的海外扶輪社。
d.聯絡曾參與友誼交換的社員,請他們引薦。
(3).溝通需求: 與潛在的交換夥伴社明確溝通雙方的需求、可行的時間、交換人數、興趣偏好(例如:是否希望有特殊職業交流、文化體驗重點等)。
(4).確定合作: 雙方確認意願後,正式確認交換夥伴關係,並訂定交換計畫。
3.準備派遣社員(擔任「派遣社」時):
(1).招募參與者: 鼓勵社員及其家人參與,確保參與者對文化交流有開放的心態。
(2).行前準備會: 為即將出訪的社員舉辦詳盡的行前說明會,內容包括:
a.文化禮儀: 介紹寄宿國家的風俗習慣、餐桌禮儀、送禮文化、禁忌等。
b.基本禮儀: 強調守時、尊重隱私、隨時表達感謝等基本原則。
c.溝通技巧: 即使語言不通,也要鼓勵使用肢體語言、翻譯軟體等進行交流。
d.健康與安全: 提醒旅遊保險、當地醫療資訊、緊急聯絡方式等。
e.扶輪介紹: 教導如何簡單介紹台灣扶輪、所屬扶輪社和自己的職業。
f.伴手禮建議: 建議準備具台灣特色的小禮物給寄宿家庭和接待扶輪社。
g.協助聯繫: 協助派遣社員與接待社及其寄宿家庭建立初步聯繫。
h.緊急應變計畫: 確保派遣社員有緊急聯絡方式和應變計畫。
4.接待外國社員(擔任「接待社」時):
(1).成立接待委員會: 指派一個由熱情且樂於助人的社員組成的接待委員會,負責規劃和執行接待事宜,通常由對應的派遣社員擔任。
(2).配對寄宿家庭: 根據來訪社員的興趣、人數和特殊需求,仔細配對合適的寄宿家庭。強調寄宿家庭的接待意願和能力。通常由相對應的派遣社員負責提供寄宿及招待。
(3).行程規劃: 規劃一個兼具文化體驗、扶輪活動和個人興趣的豐富行程。
(4).文化景點: 例如大台北地區可安排貓空纜車、指南宮、動物園、故宮、中正紀念堂等,亦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到台灣其他著名景點。
(5).當地生活: 安排市場體驗、手作課程(如茶藝、書法)、當地小吃品嚐、逛知名觀光夜市等。
(6).扶輪活動: 邀請參與扶輪社例會、社服活動或地區活動,讓他們了解台灣扶輪的運作。
(7).彈性時間: 預留一些彈性時間,讓寄宿家庭可以安排個人活動,或讓來賓自由探索。
(8).歡迎與歡送:
a.熱情迎接: 在機場或車站熱情迎接來賓。
b.歡迎晚宴: 舉辦歡迎晚宴,介紹扶輪社成員,增進彼此認識。
c.歡送活動: 在歡送時表達感謝與不捨,並期待未來相見。
(9).提供在地支援:
a.交通: 提供交通指引或接送。
b.溝通: 在語言不通時提供翻譯協助。
c.緊急處理: 提供緊急醫療、意外處理的協助。
(10).文化交流: 鼓勵寄宿家庭與來賓進行深入的文化交流,分享彼此的日常生活和觀點。
5. 行程執行與協調:
(1).詳細行程表: 提前提供來賓詳細的行程表,包括時間、地點、活動內容、負責人聯絡方式。
(2).彈性調整: 在行程執行中,保持彈性,可根據來賓的體力、興趣和天氣變化進行調整。
(3).保持聯繫: 保持與寄宿家庭和來賓的密切聯繫,確保一切順利。
(4).記錄與拍照:記錄交換過程中的精彩瞬間,拍攝照片和影片,作為日後宣傳和回憶的寶貴資料。
6.追蹤與回饋:
(1).回饋收集: 在交換結束後,向派遣社員和接待社(包括寄宿家庭和來賓)收集回饋,瞭解他們的滿意度、建議和需要改進的地方。
(2).分享成果: 在社內例會或地區刊物中分享友誼交換的成果和心得,讓更多社員了解其價值。
(3).保持聯繫: 鼓勵參與者與交換夥伴保持長期聯繫,延續友誼。
三、成功做好友誼交換的關鍵要素:
1.社內共識與支持:友誼交換需要全社的熱情與支持,尤其是社長和理事會的認可。
2.熱情的輔導委員: 友誼交換主委和委員會成員必須對跨文化交流有極大的熱情,並樂於投入時間和精力。
3.開放的心態: 參與交換的社員和家庭應抱持開放的心態,尊重並樂於體驗不同的文化,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。
4.良好的溝通: 清晰、及時、開放的溝通是成功的基石,無論是與交換夥伴社、寄宿家庭還是來賓之間。
5.細緻的規劃: 從配對到行程安排,每個環節都應仔細規劃,考慮到所有可能的情況。
6.彈性與應變: 計畫總趕不上變化,具備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至關重要。
7.回饋與改進: 不斷從經驗中學習,優化未來的友誼交換計畫。
8.強調「家」的體驗: 鼓勵寄宿家庭將交換的來賓視為家庭一份子,提供真正的家庭生活體驗。
扶輪友誼交換是扶輪獨特的魅力之一。做好這項工作,不僅能為社員帶來難忘的經歷,也能在個人層面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理解做出實質貢獻。
附註:3480首次扶輪友誼交換是在扶輪百週年PDG Michelle擔任總監當選人赴RI受訓前,本人極力建議促成,所以在百週年時與阿拉斯加地區辦理非常成功的首次扶輪友誼交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