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康分享

第十一篇 什麼是扶輪

2025/08/28

好人客扶輪開講系列
永和社 程聖民PP Frank

第十一篇 什麼是扶輪

保羅哈里斯說「扶輪是由寬容、親善和服務的精神所誕生」
「寬容」的意義是指寬恕、包容、容忍,不對他人的過失或與自己不同的意見、信仰、行為過於計較或苛刻。
具體來說,寬容的意義包含以下幾個層面:
1.寬大容忍
指心胸開闊,能夠接受不同的觀點、行為,甚至是他人的錯誤或缺點。這不是懦弱或縱容,而是一種強大的內心力量,能夠超越個人的好惡和偏見。
2. 包容不計較
面對他人的失誤或冒犯,選擇放下怨恨和不滿,不執著於追究。這能避免讓負面情緒累積,讓自己和他人都能從錯誤中學習並向前看。
3.理解與同理
寬容的核心在於嘗試理解他人的處境、動機和限制。當我們能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,就更容易產生同理心,進而減少誤解和衝突。
4.尊重差異
承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擁有不同的背景、經歷和價值觀。寬容意味著尊重這些差異,即使不認同,也能給予對方存在的空間。
5.自我解放
選擇寬容他人,其實也是一種對自己的解放。放下對他人的怨恨和批判,能減輕內心的負擔,讓自己獲得心靈的平靜和自由。
寬容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:
1.促進和諧
寬容能夠化解矛盾,減少衝突,使人際關係更加和睦。
2.增進理解
透過寬容,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人,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。
3.提升個人修養
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品德,能夠培養一個人的氣度和胸懷。
4.帶來心靈平靜
放下怨恨和計較,有助於我們獲得內心的安寧和幸福。
總之,寬容是一種重要的處世智慧,它不僅是對他人的善待,更是對自己的善待。學會寬容,能讓我們活得更自在、更快樂,也能讓周遭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。
「親善」的意義主要是指「親近友好」。
具體來說,包含以下幾個層面:
1.親近和睦
指人與人之間或團體之間關係良好,沒有敵意或隔閡。
2.友好相處
表現出友善、禮貌的態度,願意與對方建立正面的互動。
3.促進理解和合作
透過交流、溝通,增進彼此的了解,進而尋求合作的機會。
總之,「親善」代表著一種積極、正面的關係,強調以和善的態度相待,建立良好的連結。
「服務的精神」是一種深植於內心的態度和價值觀,它超越了單純的執行任務,更強調以人為本、主動積極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境界。
以下是服務精神的核心要素:
1.利他與奉獻:
服務精神最根本的,是發自內心地願意為他人付出、貢獻,而非僅僅為了報酬或義務。它包含一種無私的態度,樂於幫助、解決他人的問題,甚至超越對方的預期。
2.主動積極:
真正的服務精神不是被動地等待指示,而是能夠預見他人的需求,並主動採取行動。這意味著觀察、思考、甚至提出建議,以提升服務的品質和效果。
3.同理心與設身處地:
理解服務對象的感受、需求和困難,並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。當我們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,就能提供更貼心、更符合需求的服務,甚至在對方未開口前就能解決潛在問題。
4.耐心與不厭其煩:
服務的過程可能遇到各種挑戰,包括服務對象的抱怨、要求、甚至不理解。服務精神要求我們保持耐心,不厭其煩地溝通、解釋,並盡力解決問題,即使這需要超出常規的努力。
5.責任感與承諾:
對於自己提供的服務負責,一旦做出承諾,就盡力兌現。這包括及時回應、追蹤進度,並確保服務的品質。即使出現問題,也能勇敢承擔責任並積極解決。
6.追求卓越與超越期待:
不滿足於基本要求,而是力求提供「感動服務」,即超越服務對象的預期。這可能是在細節上的用心、提供額外資訊、或是在特殊情況下的彈性處理。這需要不斷學習、提升專業能力,並持續改進服務流程。
7.尊重與關懷: 服務的對象不論身份、背景如何,都應給予充分的尊重。將服務視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,而非冰冷的交易。真誠的關懷能夠讓服務對象感受到被重視,進而建立信任和良好的關係。
總而言之,服務的精神不僅是一種行為,更是一種內在的品質。它關乎我們如何看待他人,如何與他人互動,以及我們希望為世界帶來什麼。在現代社會,無論是商業服務、公共服務、甚至志願服務,具備這種精神的人都能創造更大的價值,並贏得他人的信任和肯定。
所有這些精神是保羅哈里斯孩提時代的新英格蘭居民的性格,他說只要這些精神有多少在他的心頭,他都盡力忠實的向他人傳遞。希望我們每一個扶輪社友都能效法他傳遞此扶輪的真精神。